涵蓋地表水、空氣、土壤、地下水 將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8月1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 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意見》提出,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競爭力”以及“強化約束激勵,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環保部正在制定新的、更為嚴格的地表水質量標準和研究修訂更為嚴格的土壤質量標準等環境質量標準,并表示后續將繼續出臺一些更加嚴格的行業排放標準,以達到從產業角度倒逼環保進階的目的。同時,包括環保部在內的幾個部委正在研究將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專項列入重大科技專項,從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全面提高環保標準
普通人感受*深刻的環境質量是大氣、水和土壤。目前,除了空氣環境質量標準是2012年*新修訂過的以外,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是2002年6月開始實施的,現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是1996年開始實施的。
近幾年來,關于水污染的環境危害事件層出不窮,引發了對“達標排放的水仍然污染嚴重”的爭議。
“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需要調整。現在相關部門正在制定新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比現行的標準要嚴格得多。”環保部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介紹,嚴格提高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意味著相應行業排放污水的標準要提高,對排放的控制會更加嚴格。
劉志全表示,修訂的思路是從人體健康和生態安全的角度出發,需要考慮的方面比較多,已經反復研究過幾次,預計今年要向社會征求意見,還在等待向國務院常務會議匯報。
和水污染一樣,關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報道也是屢見報端。人們對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產出的農產品(6.94, 0.02, 0.29%)和在“毒地”上修建的住宅尤其擔心。環保部在2006年曾經對全國土壤情況開展過調查,但是至今沒有公布調查數據。此前,廣東省農業廳、國土廳在向該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匯報土壤污染情況時,披露省內珠三角地區28%的土壤重金屬超標。
對于已經實行多年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劉志全表示,該標準制定過程中分歧比較大,因為有的地區天然的背景值(各種重金屬及其他非金屬元素含量)比較高,現在業內也有不同意見,正在研究考慮要完善這一標準。
對于已經發布的新的空氣質量標準,要想達標也不容易。該標準2012年發布,將于2016年1月起實施?!靶碌沫h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后,我國118個重點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均值的達標率,將從80%以上驟降至不到20%。我國是受PM 2.5污染*嚴重的之一,我國細顆粒物中已經含有毒害成分多環芳烴和重金屬。我和段菁春在2012年的研究表明,以北京為例,主要毒害重金屬元素均富集在PM 2.5之中,部分重金屬(如鉻、砷)遠遠超過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參考限值?!敝袊h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
更加嚴格的環境質量標準意味著對企業的排放要求也要提高?!澳壳拔覀円呀洶l布了5463項標準,包括和空氣質量標準、水質量標準相關配套的標準,如汽車排放標準,重點行業如鋼鐵、水泥、紡織印染等行業,都更新了更為嚴格的標準,以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下一步,行業的排放標準全部要更加嚴格。”
加大對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
“環保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環保產業的支撐,現在面臨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的解決需要環保技術產品和環境服務?!痹跒?月末中國國際環保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志全表示將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
《意見》也提出,要“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充分發揮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等的作用,加大節能環保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
據了解,在2006年發布的《中長期科技規劃(2006-2020)》中的“重大科技專項”中,涉及環境污染治理的只有“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被業內簡稱為“水專項”。
自從霧霾天氣和PM2.5愈演愈烈以來,環境專家和官員一直在呼吁將大氣污染治理也列入“科技重大專項”。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郝淳介紹,目前,關于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專項(簡稱“大氣專項”)列入“重大科技專項”的方案正在討論和研究審批過程中,正式列入還需要一段時間。該項目和“水污染”專項都由環保部來主導。
在一直建議盡快啟動“大氣專項”的柴發合看來,該專項的總體目標應該是:掌握我國大氣污染的時空分布特征和規律,構建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共性技術體系,弄清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來源和影響,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優化大氣污染防治對策和方案,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并逐步在其他主要城市群及全國范圍開展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科技工程。*終為 扭 轉PM 2 .5和臭氧污染的惡化趨勢,加速重點區域和城市空氣質量改善進程,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柴發合認為,“大氣專項”有望全面提升我國自主產權的大氣污染控制整裝成套技術的水平,大氣污染防治將催生中央和地方高達5000億元的環保資金投入,構建起20~30個技術研發團隊,培育10家以上大氣污染控制政產學研聯盟,培育壯大1~2家年產值50億元至100億元的大型環保企業。
此外,土壤修復技術進入重點關注的視野,在《意見》中提出,要攻克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重點研發污染土壤原位穩定劑、異位固定劑,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安全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實施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廣應用。
而對眾多修復企業和地方監管機構來說,修復的標準缺失是在實際工作中讓他們頭疼的。對此,劉志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土壤修復的標準。“目前估計明年可能會有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