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稱川或蜀,又因先秦時四川曾分屬巴國、蜀國兩諸侯國,故別稱“巴蜀”。四川境內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四條大江,古稱江為川,由此得名四川。四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物產豐富,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1952年9月1日正式成立。四川位于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四川省境內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少。四川東鄰重慶,南接云南、貴州,西銜西藏,北連青海、甘肅、陜西;東部丘陵較多,西部山地較多。四川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四川人口稠密,氣候宜人,經濟發展較快,交通干線密集,現系“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四川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占全國資源種數的70%,成為川氣東送的起點。2007年末,四川總人口達到8815.2萬人,2791.5萬戶。[2]2010年四川省GDP總量達到16898.6億,居全國第8位。一、什么是淺池效應? 1、造成“淺池效應”使顆粒沉降到斜管底部被捕集并脫落。 二、沉淀池斜管填料的主要作用 1、設斜管沉淀池池長為L,池中水平流速為V,顆粒沉速為u0,在理想狀態下,L/H=V/ u0。可見L與V值不變時,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將H分成3層,每層層深為H/3,在u0與v不變的條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將u0的顆粒去除。也即總容積可減少到原來的1/3。如果池長不變,由于池深為H/3,則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將沉速為u0的顆粒除去,也即處理能力提高倍。同時將沉淀池分成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這就是20世紀初,哈真(Hazen)提出的淺池理論。